Thursday, December 30, 2010

今天带宝宝去看木偶剧。是playdate,一个朋友带她的儿子和女儿和我们一起。宝宝一天玩得很开心。宝宝这两天迷Thomas,在Barnes & Noble,宝宝专看Thomas,电子书和纸板书都看。中午吃饭回来本来可以逛逛的,宝宝一心要回去看Thomas。

这次迷Thomas,是从那天宝宝翻出来Thomas的牙膏开始的。宝宝在幼儿园的牙膏用完了,老师让元旦后开学的时候带新的。我给她准备好了放在包里,结果被她翻出来-小孩就是天天长本事,今天你以为她根本做不到的事情,明天就给你一个惊喜。这下好了,睡觉都抱着牙膏。借来了Thomas的书,睡觉也要抱着书。今天从书店又买回来一本,她睡觉又多了一样要抱的。昨天晚上睡觉前,我听了宝宝的话才明白,她幼儿园有小朋友用Thomas的牙膏。我这才明白她为什么那么喜欢这个牙膏。她不知羡慕有多久了。可她从来没要求我们买。

宝宝playdate,看不出她怎么和小朋友一起玩,但她还是很高兴有别的小朋友一起。她跟小朋友share得也还好。虽然这方面意识差点,但道理都懂,只要跟她讲明白了,她还是知道分享和谦让的。

朋友的女儿和宝宝一样大,和宝宝一样长得比同龄孩子高,还比宝宝长得胖。不用说,和宝宝一样可爱。作为一个只有女儿的妈,我看见小女孩就觉得可爱。看见男孩,不好意思地说,我想的就是不要欺负我女儿。朋友的儿子很赞,既有男孩的好动天性,同时也很懂事有教养。

今天网上有人请教T2小朋友的情绪控制问题。有的人给意见很专业。我发现我虽然没有怎么看书,我的直觉还是很正确的。我的直觉是基于我对孩子最深的爱。这个世界上我是最爱我女儿的人,所以我最明白什么对她最好。但是究竟为什么有了爱就会知道怎么对待孩子呢?--我喜欢讲清楚道理,单单很虚地说”爱最重要”没有意义。比如,理论是:孩子在toddler阶段有很强的独立意识,这时期最好不要针锋相对,要在细小处多肯定孩子,尊重孩子。("Erikson's theory of personality: 2. Will - Autonomy vs. Shame and Doubt - Toddler stage. Child needs to learn to explore the world." My understanding: The child needs to feel autonomy, not to doubt their ability or feel ashamed about their inability to do things.)那么,为什么爱孩子就会自然明白这一点呢?因为你和孩子相处时会感觉到孩子正在萌发的自我意识,会感觉到他们面对这个世界,既无助又努力想了解想驾驭的焦急心情。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引导TA,而不是强迫TA,讲道理而不是训斥,帮助TA让TA更有自信而不是让TA更无助。当你看着孩子用不好筷子还一定要用,又坚决拒绝你帮助,如果你是全心爱TA,就会体会到,这是一个正努力成长的自强不息的小人儿,你自然会尊重TA的努力,而不是想着耽误的时间和脏乱的饭桌。

说实话,我觉得作为家长不易,但其实作为孩子更不易,或者说,人的成长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。孩子从事事都要依赖别人,到逐渐学会每一样本领,多么不容易。看孩子学翻身,学走路的过程,我都替她觉得累,但最后都学会了(其实她翻身走路都不算晚,就是我看着过程觉得太不容易了)。还有穿衣脱衣,吃饭,上厕所。学语言就更不用说了。孩子要在几年时间内学这么多事情,难道不是很了不起吗?

看着孩子成长,觉得可以确定人的天性中有这样几点:第一,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第二,人是自我中心的;但人也是有同情心的。第三,人最确定最信任的是眼前的事物,人不容易放弃眼前的东西;但人同时也有很强的好奇心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