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February 16, 2010

星期天是大年初一,又是Valentine's Day。我们带宝宝前后去了两个朋友家。宝宝见到好多叔叔阿姨和小朋友们,还拿到了压岁钱。
这之前的两天,我们是在医院度过的。星期五早晨去的医院。宝宝受了好多的苦。身上没有衣服,只有数不清的电极和针头。宝宝无助地喊着"妈妈抱,妈妈抱。"有时我被允许在远处和她说话,有时不能。其实这样的时间不是太长(但对于我和LG和宝宝来说,一分钟也是太长)。后来星期五大部分时间宝宝或是在睡觉,或是由我抱着。到了星期六,宝宝好多了,我们下午出了院。
出院之后的一两天,LG觉得劫后余生的轻松,而我心里特别沉重。让宝宝受了太多的苦。宝宝在医院还自得其乐,虽然脚上扎着静脉的针走不了路,宝宝还研究周围的新鲜事物,享受发现的乐趣。终于回到家,宝宝趴在家里的地板上,说:"回家了。"又对着她的玩具们说:"回家了。"夜里宝宝会在梦中哭着说:"妈妈抱,妈妈抱。"
宝宝睡着的时候,我和LG也会交流一下当时的感受。LG说是天塌了的感觉。
现在宝宝又和往常一样了,只是脾气大一点。我现在担心这个经历成为她最初的记忆。当年我把所记得的童年的点滴事情,讲给父母亲,他们帮我确认那些事情的时间,发现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,是和父母姐姐一起坐摩托车,那时我只有一岁半。我之所以记得,显然是因为这太不寻常了。宝宝下周日刚满一岁半。这次住院,会不会成为她最初的记忆?但愿不要。我的最初记忆是愉快的经历,可我给宝宝的是什么呢?
作为父母,真是什么都不能大意。我前两天还自我感觉良好地说自己更重视宝宝的精神健康。结果就在宝宝的饮食问题上出了事。我在做饭问题上是白痴级的,现在简直绝望了。爷爷奶奶在这的时候,可以变着花样给宝宝做她爱吃的饭菜。保姆做的宝宝就不大爱吃。现在LG自告奋勇,承担了给宝宝做晚饭的任务。
宝宝好象比以前更懂事了。
在朋友家,朋友八岁的儿子不知该怎么和她玩。宝宝发挥她的社交天分,拿了一样又一样的玩具,摇摇摆摆地走过去说"给哥哥"。
今天带宝宝去Mall。到了BabyGap,宝宝说:"买东西。"又抓着牛仔裤说"牛仔裤。"后来她拿了本书不放手,拿了就要走。我拿刚给她买的衣服换,她说:"不要衣服,就要书。"听了这话,觉得不给她买书说不过去,就领着她去了收银台。宝宝好象明白了买东西的过程,很配合。


在宝宝住院前一天,我还在看关于小希望的新闻。我非常悲哀地发现,竟然有那么多人为小希望的父母说话,说他们作出那样的决定也很痛苦。我承认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非黑即白的,但有些事情是。能把孩子放在临终关怀医院,不去探望,让孩子孤独地等死,这样的父母,没有人性。对于放弃治疗的决定,他们可以纠缠于没有绝对答案的医学问题。但孩子在医院不去探望陪伴孩子,是无法狡辩的事实,而这纯粹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孩子。所以,任何说他们都是为了孩子好的说法是不成立的。
我的宝宝,高兴时和谁玩都高兴,可一旦饿了,渴了,困了,或是哪里不舒服,就是只要妈妈,不要别人。到了妈妈的怀抱里,即使还是饿,还是渴,也会得到些安慰。也许就是相信,只要到了妈妈的怀抱里,一定都会好的,妈妈会最大可能地爱自己照顾自己保护自己。孩子对于妈妈,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本能的信任。而绝大多数母亲,面对这样的信任,都是尽心竭力对孩子的。
但是有的人由此又陷入一个误区,认为只要是父母替孩子做的决定,就一定是对孩子最好的。然而事实是,还有些父母,其相对数量很小而绝对数量很大,并没有为孩子考虑,在极端情况下甚至是违法和犯罪。所以必须有法律保护孩子的利益。很多人非常法盲,觉得父母可以对孩子做任何事,说那是"家事",看着真是悲哀。父母对孩子尽力照顾,是义务,也是普遍的人性,但不能假定每个父母都是这样的。有些不加分析支持小希望的父母的人,其实是很没有逻辑、没有理智的。
看到过感天动地的母爱父爱,也知道很多虐待孩子的禽兽不如的父母。有时活得越久,越是觉得难以理解人这种动物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